近日,廈門市統計局發布廈門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七人普”)專題分析,揭秘廈門市流動人口現狀及其特點。
特征一
市外流入比增近半
全市常住人口中有超過一半是廈門市以外流入的人口。廈門市以外流入人口達到271.50萬人,與“六人普”相比,增加了86.97萬人,增長47.13%,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的52.58%。市外流入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為139.18萬人,占市外流入人口比重的51.26%;省內其他地市流入人口為132.32萬人,占市外流入人口比重的48.74%。
跨省流入人口占主導地位。與“六人普”相比,廈門跨省流入人口增加了36.8萬人,居全省最高。省外流入人口在各區的分布也相對均衡,占比最高的為集美區,占比23.82%。
解讀
廈門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跨島發展戰略順利實施,提高了城市空間的承載力、吸引力,吸納更多人就業,生態環境和優質教育資源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來廈定居,人口流動更趨活躍。
特征二
男性多于女性
全市人戶分離的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83.77萬人,所占比重54.55%,女性人口為153.09萬人,所占比重45.45%。男性比女性多30.68萬人,性別比為120.04,比“六人普”人戶分離人口性別比提高了6.32,明顯高于全市常住人口性別比113.34。
其中,跨省流入人口性別比為135.15,比“六人普”提高了13.8,省內流動人口性別比為110.52。
解讀
跨省流入廈門市人口以男性居多,拉動廈門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性別比增高。
特征三
省內:漳泉龍流入最多
省內其他地市流入人口達132.32萬人,主要來自廈門市周邊地市,其中最多的3個地市分別來自漳州、泉州、龍巖,共流入88.03萬人,占比達66.5%。
省內其他地市流入人口132.32萬人,七成分布在發展快速的區域。思明區、湖里區和集美區,分別達到22.5萬人、38.8萬人和30.7萬人。
解讀
省內其他地市流入人口中,大多由于就業、小孩上學、購房等原因來廈,人口多分布在島內及島外發展快速的區域。
特征四
省外:江西流入最多
在省外流入廈門的“老鄉”中,來自江西、貴州、河南、四川的超過一半,共有78.89萬人,占比為56.7%。其中,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為江西,共21.95萬人,占比15.8%。其次為貴州,共21.48萬人,占比15.4%。
解讀
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優越的經濟社會資源成為吸引省外來人口的主要因素,同時流動人口的涌入也給本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名詞解釋】
流動人口
廣義上的流動人口是指普查時點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鄉(鎮、街道)半年以上人口。一種是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拆遷搬家”“子女入學”等原因造成人戶不一致;另一種是市外流入人口,主要是以“工作就業”等經濟驅動為原因的人口流動。(文/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通訊員 郭燦虹 荊浩)